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不屑?(1 / 2)

全职国医 方千金 2236 字 12天前

皮兴河也有些纳闷,卓向民这是怎么回事

宁州和甘州相邻,西北省份,相对来说中医名家要比南方省份少一些,秦州、甘州、宁州几个省份,有名的中医名家也就那么多人,卓向民并不是第一次来蓝中了,皮兴河还和卓向民打过几次交道,这老头挺好说话的呀,怎么今天是这个态度

之前皮兴河给方寒解释,主要是担心方寒误会什么。

方寒毕竟年轻,他请着人家方寒过来,结果还有一位老前辈,这岂不是对人家方寒不认可

就像程云海那次一样,皮兴河叫方寒来一个为治病,一个为交往,又不是为了得罪人。

除却这个原因,方寒是郭文渊的学生,叶向云的师弟,在杏林界也算是师出名门,卓向民没必要对方寒这个态度吧

既然卓向民冷着脸,方寒也没心情热脸贴冷屁股。

对于上年纪的一些中医人,方寒一直都是比较尊重的,可这个尊重那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,我对你尊重,你对我爱答不理,那我就没必要尊重你了。

“方医生,要不咱们先去别的地方看看”

陈远很会察言观色,很是适时的对方寒道。

“嗯,行。”

方寒点了点头“陶老,皮主任,那我们先去别的地方转转,您这边忙完了再招呼我。”

说着方寒转身就打算走。

皮兴河也没拦着,既然不愉快,那就没必要在一起了,分开更好一些。

这边卓向民先看,等卓向民走了,再让方寒过来。

只是方寒正打算要走,卓向民却开口了。

“既来之,则安之,怎么,看到我老头子转身就走,这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了”

方寒转过身,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。

这老头有病吧

还好方寒今天过来带的是陈远,陈远相对老成持重一些,暂时倒是没说话,这要是江枫的话,或许直接就怼上去了。

“卓老,您和方医生是不是有什么误会”

皮兴河急忙打圆场,他看出来了,卓向民好像对方寒有意见。

“倒也没什么误会。”

卓向民语气平淡的道“不仅没误会,我这两年也没少听说郭老收了一位关门弟子,水平不错,全国名医,中西医皆通,打着中医的旗号,四处卖弄,做飞刀,做手术,心脏也敢切,是脑袋也敢劈,忙的是不亦乐乎啊。”

方寒听出来了,这是遇上卫道夫了。

华夏民族历史源远流长,这是世界其他民族都比不了的。

可同时,也正是因为华夏民族历史渊源流长,所以根深蒂固的思想,从古至今的一些观念对一些人的影响也比较深。

特别是近代,清末时期西方国家都已经开始改革的时候,华夏还在闭关锁国,之后百年战乱,民众开智,全民教育其实还要在建国之后。

满打满算,全民教育到现在,时间其实并不算太长,年龄在六七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,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。

所以对一些老人来说,老规矩特别多,之前的一些老思想都还在。

中医人虽少,内斗却不少,流派却不少,各种各样思想的人都有,思想开放一些的,郭文渊、罗元辰等人,都是比较开明的,思想保守一些,关宝成之前都是顽固派的。

这位卓老,很显然又是一位顽固派。

在一部分中医人看来,外科手术,什么肝切除、脾切除、胃切除,特别是器官移植这些,那就是反人类的。

现今社会虽然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,可中医人讲究以人为本,一刀切的观念在很多中医人看来都是草率的,治标不治本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哪儿有问题就切哪儿,简直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,是,切了之后患者的一些病变暂时是解决了,可之后呢

西医讲究治病,中医其实更讲究治人。

上医医国,中医医人,下医医病,这句话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,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。

古代的很多谚语,很多名言,到了现代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。

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,其实是有些偏的,这句话的全文应该是古之善为医者,上医医国,中医医人,下医医病。又日上医听声,中医察色,下医诊脉。又日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病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。

从整体来看,对照前后,其实这句话和国家没什么关系,说的还是治病救人。

中医认为,一个人的疾病和生活的环境等各方面是息息相关的,上医医国,更为准确的说其实就是改善大环境,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,中医医人,则是以人为本,遇到病症,整体思考,下医医病,则是单纯针对的某种疾病。

这个说法其实和扁鹊大哥二哥三哥的故事差不多,扁鹊说自己名气大,其实是因为自己治疗的只是人们能看到的病症,病症已经爆发了,所以人们感受深,觉的他水平高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不少中医人其实都把西医划分为下医之列。

患者来了,什么病就治疗什么病,针对病症为主,至于预后,后遗症,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这些,自然是靠后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