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编户齐民(2 / 2)

三十税一的人头税,若一户人家有三个人口,则是必须每年上交十分之一的收入。</p>

若一户人家有十个人口,则是必须每年上交三分之一的收入。</p>

这样一看,庆忌依旧不能满意!</p>

“少伯,寡人以为,即便令黎庶分家过户,依旧不妥。”</p>

庆忌摇摇头,说道:“寡人欲鼓励黎庶大力生育,增益人口。”</p>

“适才分户,黎庶的压力不大,但经年如此,一对夫妻一年或两年生育子女,怕是还未等到他们长大成人,其人家已然不堪重负!”</p>

“是故,寡人之意,口赋的征收标准还需整改。”</p>

“三口之家三十税一,六口之家六十税一,十口之家以上,同样按照此类标准,不可更易!”</p>

“再者,就是口赋,可改为自七岁以上,年六旬以下之人征收,余者皆可不必缴纳口赋。”</p>

“大王英明!”</p>

季札、孙凭、计然等一众大臣不由得大声称赞起来。</p>

范蠡亦是不得不叹服道:“大王英明。是臣有失考虑矣!”</p>

庆忌既然要鼓励人口生育,就不可能大幅度加征人头税,也不能一味地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,或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缴纳口赋,以此打击百姓生育人口的积极性。</p>

这个时代,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,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。</p>

譬如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(公元前前594)推行的“初税亩”,就是最著名的赋税制度改革。</p>

初税亩,就是开始按亩征税。</p>

这一时期不论公田私田,一律按亩征税。其税率为收获量的1/10,也就是所谓“什一之税”!</p>

在鲁国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之后,各诸侯国都先后进行了赋税改革。</p>

楚国在公元前548年“书土田”,量入修赋;郑国于公元前538年“作丘赋”;秦国于公元前408年“初租禾”,都有异曲同工之妙。</p>

这时,庆忌灵机一动,忽而道:“二三子,就治粟内史适才所言成年之男丁分家过户之举,寡人以为然。”</p>

“寡人之意,当革除吴国残留的蛮夷风俗,禁止父子、兄弟同室居住,推行小户政策。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者,加倍征收户口税!”</p>

“户口税,同样是三十税一。若不分居,则十五税一!”</p>

“同时,编订户口,五家为伍,十家为什,规定黎庶要登记各人户籍,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赋税。”</p>

“此,正所谓编户齐民矣!”</p>

闻言,在场的大臣脸上不禁浮现出惊诧或不解之色。</p>

编户齐民,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汉,现在的春秋战国时代,还只是“编户”,并没有“齐民”的意识!</p>

庆忌知道这一点,故而解释道:“何谓编户齐民?即,以户为单位,治理黎庶,是为‘编户’。”</p>

“地方上,废止族老乡绅之属,所有人,皆是寡人的臣民,是为‘齐民’!”</p>

编户齐民的出现,就意味着吴国“我臣子的臣子,不是我的臣子,国君无绝对之权”的时代,将一去不复还!</p>

这无疑,将极大的打击吴国贵族封君们的力量,继而加强吴国的王权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