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(2 / 2)

锦衣状元 天子 1687 字 16天前

朱四继续琢磨,口中呢喃,“或者敬道让杨应宁回朝的条件,就是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,敬道行事最讲究对等,意思就是说,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,如果你敢得罪我那我绝对不会放过你……而这次敬道的反应太澹定了。”</p>

张左试探地问道:“那就是说,其实是朱先生自己想退下去?”</p>

朱四瞪了他一眼,道:“谁说敬道想退了?连姓杨的不只是让敬道卸任一部侍郎?其实朕想想,好像也没什么。”</p>

“啊?”</p>

张左吓了一大跳。</p>

忘了是谁,先前说及杨一清的时候,气得浑身发抖吧?</p>

现在又觉得杨一清的奏疏提议没什么?</p>

陛下,您现在也这么二皮脸了吗?</p>

朱四道:“那这样,工部左侍郎的职位给敬道卸了!翰林学士的位置不是空着吗?让敬道顶上去!这样敬道就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,这个官职应该符合规矩吧?”</p>

张左想了想,不由点头。</p>

相比于身兼两部侍郎,朱四这次的提议靠谱多了。</p>

无论是国子监祭酒,再或是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等,身兼礼部右侍郎都是可行的,以往有很多先例可寻。</p>

朱四想了想,又道:“詹事府的事也交给敬道,顺带让他自己掂量一下,看看提拔上来,给个侍读或者侍讲,就这么给他说……你去!”</p>

“陛……陛下……”</p>

张左想问,怎么什么糟心事都往我身上丢?</p>

朱四冷冷道:“你不去谁去?朕身边现在可用之人太少了,非你去不可!这件事先这么定下来,回头找费阁老他们来议事时,朕再跟他们说说,由他们自己去举荐。”</p>

张左道:“陛下,怕是费阁老他们不肯吧?朱先生毕竟入朝还没几年。”</p>

“没几年?有袁长史和唐先生入朝时间短吧?他可是状元!连张秉用都能直接当翰林学士,凭什么同科的状元却不行?你先去告知敬道,让他提前知晓此事!朕也想问问他的意见。”</p>

朱四主意已定。</p>

不用跟朱浩做提前商议,反正他想把朱浩留在京城。</p>

仔细思索了一下,留朱浩在朝最大的阻碍,其实是朱浩身上背着的“工部左侍郎”之职,如果你跟工部没什么牵扯,那你也没理由老说要去什么西山、天津了吧?</p>

……</p>

……</p>

张左只能屁颠屁颠去找朱浩。</p>

在工坊内见到朱浩本人,当天朱浩还有客人需要接待,正是其舅子,孙岚的二哥孙京。</p>

孙京先前一直在国子监中读书,现在已经准备放官了,指望孙京考科举没戏,连举人都不是,孙京想获取个高高在上的职务不现实,正好朱浩这边就有很多没有什么官品,却很重要的差事。</p>

随便在西山和天津船厂拎出个职位,都比朝中六部普通官员重要。</p>

“朱先生。”</p>

孙京先出去等候时,张左单独跟朱浩叙话。</p>

朱浩手里拿着一些玻璃碎片,手上戴着手套,好像在搞什么科研。</p>

朱浩问道:“陛下让张公公来的?”</p>

“是。”</p>

张左道,“吏部杨老部堂一入朝,就拿您当成靶子打,接连上疏参劾,但也没太过分,只说让您卸任一部侍郎,陛下思来想去,决定让您卸任工部左侍郎之职。”</p>

朱浩摇摇头:“我宁可卸任礼部右侍郎,毕竟议礼之事已告一段落。”</p>

张左笑道:“这不陛下需要您在中枢决策方面多下些力气吗?这样吧,陛下说了,准备提拔您为翰林学士,掌詹事府,同时兼着礼部右侍郎,这样再有什么事的话,随时都能跟你商议。”</p>

简单的调遣。</p>

朱浩心说,我都没指点,皇帝自己就知道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留人。</p>

连朱浩都觉得,朱四这个安排合情合理。</p>

就在于朱四没有强行改变什么,因为提前有了唐寅、张璁为翰林学士的先例,好像朱浩当翰林学士也就顺理成章,毕竟朱浩先前已经是侍读学士兼礼部右侍郎。</p>

“太快了吧?”朱浩道。</p>

“快?”</p>

张左似乎没听明白。</p>

这还叫快?</p>

看看人家唐寅,都已经当上阁老了,唐寅跟你入朝的时间一样吧?甚至于当官比你还晚呢,一介举人都能做到那份儿上。</p>

张璁也一样……到了你这里,你就觉得自己晋升太快?</p>

你可是根正苗红的翰林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