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一十三章 设擂台(1 / 2)

锦衣状元 天子 1911 字 16天前

大礼议重启。</p>

这天朝会上,朱四当众向大臣们展示了一份匿名奏疏,让朝臣进行讨论。</p>

「诸位卿家,朕找人誊录了一千份,除了给诸位臣工外,翰林院、国子学和朝中各衙门,也都会送几份过去,让士人知晓明大礼的重要。诸位卿家不必避讳,讨论时可以畅所欲言,朕不会追究进谏者的责任。」</p>

「等充分讨论后,朕会再挑一日,与诸位卿家好好论一论。此番以礼部和吏部主导,各部都拿出自己的观点,知无不言言无不尽,归纳汇总……所以诸位卿家现在有看法,暂且可以不说,回去后整理好思路,逐级上报,等重议此事时再行辩论。」</p>

「退朝!」</p>

朱四大概知道,这群大臣在跟他这个皇帝作对方面,不会讲什么规矩,有什么就说什么。</p>

还能等到几天后?</p>

今天就会穷追猛打,把他抨击个体无完肤,直至怀疑人生。</p>

所以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话撂下,当即退朝离开,让你们有意见也无从宣泄。</p>

「陛下……」</p>

果然有大臣拿出死谏的模样,声嘶力竭凄厉呐喊,朱四却充耳不闻,头也不回离开奉天殿大殿。</p>

……</p>

……</p>

殿内,众大臣义愤填膺。</p>

先前只是泄露出一点风声,皇帝以召见礼部尚书汪俊的方式,将大礼议之事提出来,现在才算正式拉开序幕。</p>

对大臣们来说,只有皇帝当众宣布后才好发起反击。</p>

所以这会儿很多大臣表现出对礼教的极度「忠诚」,故意大声指责皇帝言而无信,好像这话根本不是要说给皇帝听,而是要让周围人听到,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坚定的卫道士。</p>

「蒋中堂,您看……」</p>

出了奉天殿,一群文官把蒋冕团团围住。</p>

现在毛纪去了山东祭孔,小皇帝故意先拔掉蒋冕的羽翼,让蒋冕这个首辅在内阁中孤掌难鸣。</p>

本身蒋冕就没有杨廷和做事的魄力,作为一个继任的首辅大学士,从声望到能力,远远不如前任,这会儿已退无可退,蒋冕依然表现出回避的态度。</p>

费宏早就从蒋冕那儿得到授意,指了指一旁的汪俊道:「此等大事,应当由礼部统筹文官意见,诸位还是先与汪尚书商议吧。」</p>

汪俊一时成为众矢之的,心里既感欣慰,又诚煌诚恐,口中却道:「在下以为,应当找吏部商议事情。」</p>

既然皇帝说了,之后有关大礼议的辩论,要礼部和吏部同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出来进行辩论,那你们就不能只找我礼部尚书一人,还得把吏部尚书乔宇给加上。</p>

最近杨廷和致仕,乔宇仍旧在家养病,皇帝特许不用参朝议事,很多人都快把乔宇给忘了。</p>

但其实乔宇才是六部尚书之首,遇到大事,应当以乔宇的意见为先。</p>

论声望,吏部尚书是可以跟内阁首辅匹敌的,现在杨廷和退下去了,蒋冕又看起来胆小怕事的模样,此时不找乔宇,更待何时?</p>

……</p>

……</p>

文渊阁。</p>

内阁在京三人,一起回到值房,没等同僚坐下,蒋冕已招了招手,让费宏和刘春聚到他身边。</p>

蒋冕直言不讳:「此事,虽然内阁不该一马当先,却应当与文臣共同进退。」</p>

也是蒋冕考虑到,费宏和刘春不算是严格意义上拥护「继统继嗣」观点的阁臣,所以要提前对二人发出警告,让他二人知道跟文官共进共退……无论你们之前持怎样的观点,这次必须要上下一心。</p>

刘春主动道:「维护礼教尊严,义不容辞。稍后我便去翰苑,群策群力,共克时</p>

艰。」</p>

这算是一种表态。</p>

本来蒋冕最担心的人就是刘春,毕竟刘春是新皇极力推崇并塞入内阁的,杨廷和走前,提醒蒋冕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刘春。</p>

因为纵观全局,杨廷和认为皇帝只需在内阁抓住刘春这一个「漏洞」,就能一次把蒋冕、毛纪和费宏全开掉,最后留下刘春一个心腹,完成平稳过渡。</p>

出乎意料,现在刘春不但力挺继统继嗣的观点,好像还要以自己的声望去发动翰林院的人,毕竟刘春在翰林院体系中声望极高,再加上他是现在内阁四人中年纪最大、学识最为渊博、德望最隆之人,看来由刘春去联络翰林院再合适不过。</p>

「嗯。」</p>

蒋冕突然信心倍增。</p>

费宏由始至终都保持缄默。</p>

蒋冕多少有些担心,侧头问道:「子充,你有何异议?」</p>

费宏摇头:「我还是没想明白,陛下摆明要朝堂公开议论此事,可除了一个受召还京,如今还在半路的张秉用,谁人会义无反顾站到陛下一边?还有,陛下所发这份东西,到底出自何人之手?」</p>

相比于刘春只是表态,费宏的想法更加贴近实际。</p>

皇帝那边出招了,肯定还有后手,光靠这么一份东西就想把舆论拉回来?怕是没那么容易。</p>

既然朝堂辩论,这边文臣几乎是齐上阵,另一边总不能只派一个张璁应战吧?</p>

让张璁舌战群儒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