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议。</p>
轮到定张家兄弟罪的时候,因为张家兄弟供述比较清楚,互相检举,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吐露得干干净净,以至于大臣们对他们的罪行没什么争议,目前要讨论的,只是要如何处罚。</p>
皇帝先定了基调。</p>
让他们戴罪立功,分别到西北一处军中效命,期限是一年半到两年时间。</p>
既像是流徙,但其实并没有罚他们去做苦役,如果到西北领兵都要被看作不仁义,就不会有那么多勋贵争着想去西北掌兵了。</p>
基调定好。</p>
孙交本以为会有很多人出来为张家兄弟说情,但现在杨廷和不在,外戚张家跟杨廷和的联盟关系不复存在,接下来朝臣自然也对张家兄弟的遭遇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。</p>
大概只有皇帝说要杀张家兄弟时,才会有人出来为其说情。</p>
结果如朱浩所言,有大臣争取让张家兄弟外放到宣大一线,为皇帝回绝,坚决要将他们派到三边。</p>
众人都等蒋冕出来说话。</p>
但不知为何,作为首辅大学士的蒋冕,在朝堂上就像是透明人般,有他没他一个样。</p>
而且蒋冕不像杨廷和那样,杨廷和就算不说话,背后也有一堆人会按照他的意思办事,而现在蒋冕不发话,别人也都装哑巴。</p>
最后朱四定调:“……既如此,朕去请示过太后就安排执行。诸位卿家有何意见,这两天还可以上报,朕会酌情考量。退朝。”</p>
……</p>
……</p>
孙交从奉天殿出来,人有些恍忽失神。</p>
毛纪走过来,客气地问道:“志同先前为何没有出面劝谏?”</p>
孙交摇头:“不方便。”</p>
孙交到底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等法司体系的官员,更不是都察院的人,他这次对张家兄弟的事,保持了足够的克制……连蒋冕都不说话,凭什么让我出来为他们说情?</p>
但顺势踩张家兄弟一脚,我也做不出来。</p>
进退都不得,那我就站在原地看热闹好了。</p>
毛纪道:“惩戒张氏一族,看似针对外戚,实则有人欲借机生事,志同需留意,接下来就有人要对我文臣行限制之举,或会牵扯到朝中更多人。”</p>
“哦。”</p>
孙交表情澹漠。</p>
他听出来了,毛纪大有拉他入伙的意思,想跟他结成一党,共同对抗皇权。</p>
但问题是,杨廷和在朝时,他都不想跟杨廷和合作,现在蒋冕朝中影响力明显差远了,就算再加个毛纪也不够皇帝打的,凭什么就让我加入你们?</p>
形成鼎足之势,让皇帝觉得大臣间存在一些博弈,平衡各方关系,不好吗?非要把君臣关系搞到剑拔弩张不可?</p>
毛纪回头看了蒋冕一眼,旋即又凑上前,低声对孙交道:“务必要防备陛下下一步动向……或跟议大礼有关。言尽于此。”</p>
说完,毛纪离开,往蒋冕那边去了,随即内阁几人往文渊阁行去。</p>
孙交驻足看着几名阁臣远去的背影,心里非常纳闷儿,他们怎就确定皇帝下一步动向是要议大礼?</p>
听起来合情合理,但要是没人跟他们通风报信,他们能如此笃定?</p>
是有人故意泄露风声,还是说走漏了消息?</p>
为何又来跟我说?</p>
孙交带着满心不解,低头闷声出宫去了。</p>
……</p>
……</p>
仁寿宫内。</p>
朱四果然在朝议后,跑去跟张太后禀告。</p>
“……太后,朕让两位舅舅去三边,是让他们有机会为大明效忠,自古以来,华夏忠臣良将都是在北方边疆建功立业,而两位国舅一直都缺乏军旅锻炼,朕觉得他们能力还是有的,尤其建昌侯,先前去西北一趟,可是立下军功回来……”</p>
朱四说了许多把张家兄弟调去西北的好处。</p>
张太后有些动心。</p>
当然,张太后并不是看不出皇帝的意图,说白了就是让张家兄弟去西北,不留在京城干涉朝政,也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来不好收拾。</p>
“皇帝啊,你让两个舅舅去西北,出发点或是好的,但你可曾想过,他们到西北后,可能随心来处置事情?到了那边,自会有很多人限制他们的一举一动,再便是他们本为戴罪之身,军中人能给他们好脸色看?别到时候军功没得到,反倒又出什么差错。”</p>
身为太后,有亲弟弟掌控京营多好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