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吗?那我也要参加。”
“我们也要参加文比!”
众人踊跃参加,等统计完以后,共有太学学子七名,包括凤清歌在内的国子监学子六名,其他书院的十一名,以及部分外地游学的文人三名,总共二十七人。
其中年纪最高的,看起来亦不过二十岁出头的样子。
“表哥,卫兄,你们不参加吗?”凤清歌轻笑,问向二人。
卫无忌翻了个白眼,“这么无聊又费力不讨好的的事情,本公子又不是傻了才会参加。”
凤清歌:“……”有被冒犯到。
王建在他们两个身上看了看,“你们很熟?”
他这师侄性子乖张,从来都不喜欢跟人结交。
对待不熟的人,连与之说话的兴致都没有。
刚刚,他不仅破天荒地帮清歌表妹说话,讽刺了潼安郡王;这会儿还态度熟稔地跟她交谈。
“熟,”凤清歌笑答道。
卫无忌哼了一声,也没否认。
王建心中惊奇,但这会儿场合不对,他也没有深问,而是看向正在准备文比的众人们。
少顷,负责组织文比的大人们正式宣布,“题目,我等已经出好,参加文笔的学子上来抽牌领题,待会儿写文章的时候,不用写名字,标上牌号即可。”
为了最大可能的追求公平公正,原先的五人评委自不能再继续担当,从国子监、太学的夫子各选出两名,加上徐咏,还有四位颇具文名的儒客,合九人组成评选席。
题目也是由众人商议后出的。
凤清歌抽到了廿二号牌,寻了其中一个亭子,占了一个角。
亭子里四个角各摆了笔墨纸砚,只是没有桌椅,好在亭子本身带有坐凳栏杆,且相当宽大,足以当作书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