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3章 迷离宝藏(2 / 2)

天下珍玩 九年尘 2036 字 2个月前

虎鸾喜欢住在宝穴之中,虽然大西宝藏的所在,未必有张献忠的尸骨,但是却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穴。

唐易心潮澎湃了许久,而后又摇头叹息。要是爷爷当年有这张图,想必就不会出事了,最起码知道附近可能有虎鸾出没,会很小心。

唐易小心将东西一一收好,心里不自觉地梳理了一下关于大西宝藏的史料。

首先这首歌谣所指,是有史料记载的。民国年间,蜀都住着一位老先生,有一张数代相传的藏宝图,老先生风烛残年之际,将图交给了当地很有名的傻儿师长。

图上所示,是锦江岸边石佛寺附近。师长组织人手,那就便利多了。抽水开挖之后,的确挖出了石牛和石鼓。虽然有了石牛和石鼓,但是最后挖出的,不是银子,只是锈迹斑斑的铜钱而已。

张献忠起义的事儿人所共知,声势浩大,凤阳烧皇陵,蜀都建立大西政权。不过,这皇帝没当一年,就被清军围剿,据说将宝物投入锦江,后来张献忠又在凤凰山被围堵,中箭丢了命。

这江中沉宝的事儿,《明史》里记载的清清楚楚,唐易很熟悉:用法移锦江,固而阙之,深数丈,埋金宝亿万计,然后决堤放流,名水藏。

水藏——张献忠用这个法子,目的是“无为后人有也”,说白了,就是我得不到,你们也别想得到。

很多人根据这一点,认为蜀都的这位老先生的藏宝图应该是有误的,既然是“决堤放流”,那宝物都被冲走了,怎么会固定在一个地方?

于是,又有人提出猜测,是不是冲散了,分布在沿江各处?而且,锦江的下游一带的市井之间,也有类似的歌谣传唱。

要不说唐易大学四年刻苦学习还真有用,他立即又想到了另一段史料。顺治三年,张献忠撤离蜀都时,陆路被清兵封了,只能走水路,结果就在锦江下游遭到明参将杨展的伏击,被打得很惨,满载金银宝物的船只直接沉了!

那这就不是藏宝,而是丢宝了。后来,下游的渔民还曾打捞起银锭。就在十年前,附近工地施工,也曾从河床中挖出存有银锭的木头,据说张献忠当年因为银锭太沉,用这个办法沿江运输。

几百年来,一直没断了寻宝的动静,包括清政府也曾派人打捞,民间也有很多动手的,但是,打捞上来的东西,却只是记载中宝物的九牛一毛!

这么多的金银财宝,难道会飞了不成?这大西宝藏一直十分迷离,而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藏宝图也纷至沓来,却从来没有被完全证实过。

所以,很多人更相信这一种说法:江中藏宝也好,丢宝也好,只是张献忠使的障眼法,真正的宝藏,是隐匿在一个秘密地点的。

想到这里,唐易长长呼出一口气,这一张图,似乎让这个迷离的宝藏开始有点儿清晰了!

大西宝藏极具吸引力,而且和爷爷失踪有关,所以唐易当然是不会放下的!

不过,确定行动之前,还有很多事儿要干。至少,眼下得办两件事儿:第一,和小莫的姥爷杨落生见一面,了解下这相框他是从哪里来的。第二,必须得问问蒋英年,不然他找不到具体地点。